搜索产品搜索文章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让有质有量的体育课“天天见”

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严禁‘拖堂’挤占学生课间时间”等硬性要求,引发关注。

开学起步就抓体育课,广西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新标准落地后,意味着学校每周体育课总量将达到5节。同时,学校还要探索实施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保障课间休息15分钟。这一政策不仅是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手段,更是塑造人格、锤炼意志、培养抗压能力的重要途径。

让体育课“天天见”,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制度呼应。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课的位置颇为尴尬。虽然“健康第一”已成人们共识,但体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中还是常被视为“副科”,部分学校为追求升学率,随意挤占体育课,导致学生运动时间不足,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随着“小胖墩”“小眼镜”的逐渐增多,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多项政策纠偏,从“课间十分钟”“每天不少于30分钟体育大课间”到“每天一节体育课”等举措应运而生,一些地区还通过延长课间、体育比赛进校园等方式增加体育运动时间,不断提升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把体育课作为开学季的重要一课,有助于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事实上,体育课不止于强身健体。体育对人格塑造、抗压能力培养的作用已得到科学验证。广西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以不容回避的刚性方式,重申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价值。作为学生集体生活的一项制度,体育课自带氛围感,在促进团队融入、培养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一般的锻炼难以代替的重要功能。正如体育不是靠突击就能短期出成绩的,体育课的价值被社会充分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持之以恒中扭转根深蒂固的“重文化、轻体育”的教育倾向。广西提出的“三大球必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等要求,既注重运动技能培养,又融入文化认同教育;而“体育选项走班制”“俱乐部制”等创新模式,则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不可忽视的是,课表上的每天一节体育课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尽管广西提出“压减超标文化课课时”“多渠道补充师资”“利用天台走廊打造迷你运动场”等解决方案,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但各地情况不尽相同,许多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和薄弱学校,本就面临体育教师编制不足、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运动场地有限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不仅要关注“上多少”体育课,更要关注“上得怎么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杜绝“放羊课”、碎片化教学,禁止“说教课”“表演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热情。

体育课“天天见”只是迈出回归教育本质的第一步,还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后半篇文章”。各地应同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优化师资招聘与培训机制,探索校际资源共享、社会体育力量进校园等多元途径,才能真正让每节体育课“有质有量”。(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内蒙古青少年体质健康检测 科学护航青少年成长

    256

    为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相关检测要求,由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主办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检测工程自6月13日启动以来,已经走进鄂尔多斯东胜区大兴中学、呼和浩特东风路小学等14所学校,完成约1万人次检测。 “青少年体质健...

    查看全文
  • 北京市中小学体测优良率达77.54%

    69

    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至今,全市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已由2020年的61.9%,上升至2024年的7...

    查看全文
  • “快乐操场”走进宝山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69

    脊柱侧弯检测、足底压力检测、体成分测试……当一台台专业的体质监测仪器进入宝山区新民实验学校的校园,200余名六年级学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体质“大体检”。9月24日至25日,由上海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办,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宝山区体育局、宝...

    查看全文
  • 泰美泉体育中考模拟走进湖南衡阳

    458

    近日,泰美泉体质测试仪走进湖南衡阳,为某中学500多名学子提供体育中考模拟测试服务。本次模拟测试的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实心球、排球垫球、足球运球、篮球运球、50米跑、800/1000米跑等必测及选测项目,持准考证扫码测试,实时显示测试成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