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产品搜索文章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学期开启 你的锻炼计划准备好了吗?

专家:循序渐进 打牢健康基础

新学期开启,除了放下玩心、调整状态尽快进入学习生活外,做好运动计划也有助于青少年们保持充沛精力,打牢健康基础。

谈到新学期运动计划,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自明认为,青少年在新学期进行运动时,应从低强度慢慢增加运动量,让身体逐步适应,并且不论在校内外,都应遵循“循序渐进、注意姿势、避免受伤”的原则,运动前要穿合适的运动鞋和宽松衣物,清空口袋中硬物(如钥匙),避免硌伤,也不要吃太饱,避免运动时胃部不适。在运动项目选择上,他表示:“跳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天适量跳绳,逐渐增加次数;体能训练方面可以做高抬腿、开合跳、深蹲等自重练习来增强肌肉力量,但动作要规范、逐步加大强度,避免运动过量;拉伸运动是做全身肌肉的牵伸练习,放松肌肉、提高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特别是运动后拉伸能促进恢复、减少酸痛。结束后不要骤停,及时少量补水,不要立刻吹空调或冲冷水澡,可慢走使心率逐渐平稳。”

张自明还特别提到了运动损伤风险。他介绍,低年级儿童协调能力尚在发展,运动时容易出现扭伤、跌倒等意外伤害,如踝关节扭伤;高年级学生的运动量大、训练强度高,更可能出现过度使用导致的损伤,例如关节滑膜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等。“关节滑膜炎多见于剧烈运动、劳累或感冒后,表现为膝或髋疼痛、轻度肿胀、跛行、不愿负重,休息后多可缓解。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大于48小时、伴发热或活动明显受限,要及时就医排查。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则多见于10到15岁爱跑跳的孩子。由于髌韧带反复牵拉,膝下胫骨结节出现了局部疼痛或压痛、轻度肿胀,多随青春期结束好转,可能会遗留膝下小凸起。若疼痛明显影响活动或持续不缓解,就需要戴护膝并搭配康复训练。”

关于新学期锻炼,应急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丽利也提醒,在运动前,青少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装备。“运动鞋对于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家长和青少年在选购运动鞋时要注意‘足弓支撑指数’,不要因追求时兴款式或外观喜好而盲目进行消费。扁平足学生应该避免穿硬底板鞋,以免增加足部负担。此外,运动前还要认真进行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开合跳等,以更好地激活肌肉和关节。”

同时,针对许多学生暑假长时间打游戏、追剧,甚至赖床、运动量少的情况,刘丽利建议:“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在课间多起身,做一分钟的靠墙静蹲。在家时可以隔一个小时做一次,来增强下肢力量,同时缓解久坐带来的腿部疲劳。”此外,针对初三、高三学生和因考研、考博等需要投入更长时间学习的大学生等“久坐族”,刘丽利表示,可以尝试坐在椅前1/3处,右手扶左膝向左扭转身体,保持15秒后换边,能缓解腰背僵硬。此外,哪怕不能每天踏上运动场,回到家中或宿舍时,在睡前、醒后和其他空闲时间完成3组‘平板支撑-臀桥-深蹲’循环,有利于逐步唤醒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除了运动,饮食调节对儿童青少年同样重要。“它不只影响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运动能力,也关联了血压、血脂、血糖等我们看不见但着实影响健康的指标。”刘丽利提到,混合坚果(杏仁+核桃+腰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能稳定血糖;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含有黄烷醇,可提高注意力;风干牛肉条富含蛋白质,可提供持久能量。另外,相对增加一些粥品摄入,既滋养肠胃,又易于消化,再搭配一些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选择健康的零食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在运动后补充能量、日常中避免犯困,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老师:科学制订差异化学练计划

随着同学们结束假期重返校园,如何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更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生活,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在体育组长李红菲的带领下,探寻一份科学体育锻炼计划是如何制订而成的。

云岗小学通常在新学期开始前就会制订好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李红菲表示:“我们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教学设计,同步培养学生的个人运动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因为本学期面临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所以计划主要围绕跳绳、仰卧起坐、短跑等体测项目展开,侧重于提升基础体能。”

每逢开学季,学生群体难免会因长时间缺乏锻炼而患上“假期综合征”。李红菲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解释道:“假期结束,学生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身体机能下降。若按正常进度授课,学生容易因体能不足难以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影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尽快缓解这种情况,我们的体育锻炼计划在前两周先以恢复体能为重点,充分热身、放松,避免运动损伤,随后再逐渐转向技能进阶,整体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云岗小学体育组在制订和落实体育锻炼计划时,采取“课标分层定目标、基础分类设内容、个性指导强落实”的思路,确保学生在运动中尽可能都有所收获。李红菲告诉记者:“作为体育教师,我会考察学生的运动水平,结合他们的自评和合作意愿,在同年级内细分组别,制订差异化的学练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体能训练从‘低强度、短时长’开始,技能教学从零带起。待能力有所提高,再适当给训练计划加码,例如跳绳尝试花样变换,篮球添加运球障碍。在体育锻炼计划的最高一档,我们设置了延长中长跑距离、增加力量训练组数、篮球一对一单挑、足球精准射门等任务,鼓励学生挑战体能上限,参与竞技场景。”

如何更好地推行体育锻炼计划?学校体育教师魏朝君介绍,在进行前、后滚翻之类稍有难度的教学时,一些体育基础扎实的同学会被赋予“小教练”的角色,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完成动作。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又可以巩固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我们还将开展月度组内评估,根据学生的体能进步和技能熟练情况灵活调整计划,避免锻炼内容一成不变。”魏朝君补充道。

学校:校园体育课重在“提质增效”

新学期伊始,一场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新实践正在校园中展开。针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北京市电厂路小学通过“专业引领+兼课协同”模式破解难题。校长薛东表示,在每天一节体育课实施的基础上,新学期将重点提升非体育教师体育课质量。“开学前,学校体育组长对全体体育教师及体育兼课教师进行了教材教研培训,重点强化队列训练、准备活动、教学基本内容及放松活动的规范执行。”薛东说,开学后每月也将开展定期教研机制,通过持续的专业指导确保体育课质量的稳步提升。

新学期,电厂路小学将空竹、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冰雪旱地化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体系,既发挥了本校教师在空竹、冰雪运动领域的专业特长,又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据了解,除了每天上午25分钟体育大课间进行长跑活动外,学校每天下午还有一个小时的全员特色体育大课间——周一空竹、周二足球、周三“每周一赛”、周四武术、周五“奥林匹克教育主题化课程”,让体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每天的校园生活中。

薛东介绍,新学期学校将继续延续三条路径打造特色体育教育,一是将继续推进全员上冰和上雪,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校际冰球联赛、冰壶赛及越野滑雪等青少年赛事;二是继续以高跷、武术、空竹为特色,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特色;三是坚持开展“每周一赛”,设置多样化竞赛项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比赛中体验运动乐趣。

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体育课做足、做好准备。江苏南通市十里坊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学期体育学科将以新课标为指引,聚焦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素养提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开设田径、球类、体操、传统体育等多样化课程,同时强化课堂教学与课间活动衔接,通过举办校级运动会、班级体育联赛、体育技能达标测试,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此外,学校将进一步规范体育器材管理与场地使用,加强体育安全教学,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塑造健康体魄与坚韧品格。

重庆一中新学期体育教学聚焦“以体育人”核心,分年级协作推进。“初中阶段,针对中招体考‘2+X’模式,学校在新学期明确了各教学阶段的重点任务与课程体系建设方向。”重庆一中初中教研组组长说。而在高中体育教学方面,学校围绕教学效果、体质健康、活动质量三大核心目标,对新学期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且专业的规划。学校体育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高中各年级学生特点与发展需求,学校构建了分层递进的教学体系——高一年级聚焦“打基础、养习惯”,高二年级推行“强专项、促分层”,高三年级主攻“重学考、保结业”。体质健康目标方面,则将通过多渠道强调体质健康成绩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精准化运动指导,力争学生体质测试及格率达99.5%、优良率达52%。(来源:中国体育报 部分摘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小学生体质测试测什么项目?

    214

    小学阶段学生体质测试总共为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8往返跑等7个项目,其中1分钟跳绳为加分指标。

    查看全文
  • 山东激活校园体育“强引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67

    当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体质健康水平较健康中国目标要求差距较大,“跑不起来”的青少年和“受阻碍”的体育运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

    查看全文
  • 河北衡水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阳光课间15分钟”微改革

    166

    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副局长苏志强在衡水市政府新闻办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衡水市城乡668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实施“阳光课间15分钟”微改革,53万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据介绍,衡水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在...

    查看全文
  • 喜迎新学期 开学体测“班级BMI”

    27

    开学第一天,重庆市人民小学的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二年级七班教室里,孩子们正兴奋地交流着假期的变化:“我长高了三厘米!”“我重了两斤咧!”班主任郭志健笑着拿起计算器,带领全班一起计算“班级总BMI”。有孩子大声问道:“我们班加起来是不是有一头大象那么重?”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