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产品搜索文章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深化体医融合 护航全民健康

日前,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读。

发挥运动促进健康多元价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体育领域的法规、文件也对深化体卫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出明确要求。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非体育领域的政策文件也开始聚焦运动促进健康工作:如12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都从不同角度对加强科学健身支持,推进服务创新和产业培育,促进体育、健康消费等提出明确要求。近期引发各界普遍关注的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到,推动体医融合,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动促进健康不仅是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应有之义,在打造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一直以来,体育系统高度重视运动促进健康工作。2022年底,体育总局在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和海南五省市先行先试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建设,作为体卫融合工作的重要实践应用场景,为居民提供体质与健康测评、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服务,通过先行先试为运动促进健康工作积累经验。

与此同时,近两年“推进体医融合”“推广普及运动处方”等相关政协委员提案被列入体育总局重点提案,以提案办理为契机,体育总局组织有关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北京实地调研,召开区域性工作研讨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有关省区市卫健和体育部门、有关医疗机构代表座谈分享经验,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共有22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陆续投入运营。但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运动促进健康工作仍存在健身需求与健康服务衔接不足、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地方实践取得一定突破的前提下,国家层面缺少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在此背景下,体育总局科教司牵头开展了《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跨部门协同不足、规范标准尚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重点问题,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分析,为各地高质量推进体卫融合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起草过程中多次向有关省区市体育部门和业界专家征求意见,并不断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后,正式向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总局机关有关部门、总局有关直属单位、有关体育院校等54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最终完善形成文件。”该负责人介绍。

九大任务推动运动促进健康

该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坚持“预防优先、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的原则,系统推进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共享”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人才、科研、数智、产业等支撑体系建设,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以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建设为抓手,推广主动健康理念,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和科学研究,推动构建“运动健康+”业态融合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指导意见》从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完善运动促进健康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提出9项具体任务。

在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提出4项任务。一是倡导运动健康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运动健康观和生活方式,鼓励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特色赛事和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二是优化运动健康服务,创新方式方法,为群众提供运动健身强体和非医疗运动健康干预服务。三是推进服务载体建设,各地结合实际规划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和可持续运营管理模式等。四是关注重点人群需求,聚焦了“一老一小”、职场人群及女性人群的运动健康需求。

在完善运动促进健康支撑体系方面,提出5项任务。一是鼓励融合创新发展,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丰富的运动促进健康生态体系。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丰富人才来源、建立培训体系、优化学科布局等方面着手,发挥院校、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三是强化科研攻关应用,调动各方优质科研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重点领域科研,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四是推进数智创新赋能,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应用场景,加强智能化设备应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及隐私保护。五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重视产业力量,支持运动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各方融合发展,培育运动健康新业态、新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印发以后,将持续加强对各省区市的统筹指导,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和督促评价制度。对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配套发布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指南和试点优秀案例。聚焦运动促进健康关键技术和重点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优秀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建立常态化优秀案例征集与宣传推广机制等举措,挖掘推广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运动促进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推进运动促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体育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南通:体质监测“把脉”市民健康

    30

    9月4日,南通市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南通体育”专场,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向市民通报最新信息: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科学健身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1.2万多人。这一数字,是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稳步向前的同时,不断创下的新高。 “一路走来,从当...

    查看全文
  • 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技术培训班开班

    335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充实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即将启动。1月9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技术培训班在江苏扬州开班,31个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携对应抽样...

    查看全文
  • 青岛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国民体质监测车开进李沧区

    496

    9月2日至6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国民体质监测车开进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兴华路街道坊子街社区、世园街道金水东路社区、九水街道惠水书院社区、恒星科技学院,开展“体质监测进社区(村)”公益体测活动,300余名市民参加体质测定。 活动现场,...

    查看全文
  • 南昌这里可以免费检测体质了!

    138

    “南昌可以免费检测体质了!”连日来,南昌社交平台上,不少人“种草”位于苏圃路的南昌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那么,此处提供的免费服务体验感如何?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城市“免费健身中心”,其开业半年多已经服务了近7000名市民。近年来,全省上下着力解决群众“去哪健身”...

    查看全文